close

合作共生 為人民而和解、為台灣而共生

1.【共生】是終極價值,也是贏的策略。

就衡量人類文明的進展而言,共生是唯一超越時空的價值判,也是社會道德的基礎。而就我們當前所面對的政治經濟問題而言,共生不僅是目前台灣所能夠採取的最佳策略,也是台灣的生存之道,更是台灣的核心價值所在。

 

2.【共生】是贏的策略-從零和賽局到非零互動

共生除了是終極價值以外,還兼作為一種贏的策略。但是共生式的勝利,不是一場零和賽局勝負的加總,而是透過遊戲規則的改變,讓整體的結果呈現多贏的局面。也就是說,共生做為贏的策略,是不會有贏得個別戰役卻失去整個戰爭的錯誤,也不會因一時的輸贏而犧牲個體的生存權利。

 

3.【共生】是政治發展的準則

身為一個新興民主國家的政治工作者,從政二十多年以來,看到許多因政黨、族群、文化階層及意識形態差異產生的衝突,謝長廷時會思考什麼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價值?】什麼是政治領導者的使命?】。逐漸地,他從實踐中慢慢的得到答案,那就是【共生】。他認為【共生】是一種終極價值,可以做為世界發展的新理想,新希望;而政治領導者的首要使命,就是提供一套政策和策略,引導社會走向【共生】的境界。

 

4.【共生】的基礎、前提與意義

人類的本性始於【自私自利】。【自存】、【利己】是人類的本能反應。經由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展,價值相對主義開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,進而了解權利與義務的互為表裡、不可分割,以及人類的極限所在,乃以【信任】為基礎,尊重【共同存在】的事實前提,充分認知【互相依賴】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開始有【利他】的觀念產生,因而形成社會與國家,要求在共同接受的架構下,取得生命的維護以及生存的權利,爾後,則更進一步地追求【共榮】的境界。

 

5. 政治共生的思維

在過去幾年中,朝野的對抗、政黨的惡鬥、國會的空轉、族群的對立,已經使得許多人長期對國家的前途抱持著悲觀的態度,社會也彌漫著懷疑、憂慮的論調。而這些無謂的內耗與空轉,究其原因:也就是台灣缺乏共生政治文化的結果;政黨之間只剩下「零和」的鬥爭,一方的勝利,就是一方的失敗,中間絲毫沒有妥協的空間。所以政治無法共生,就會陷入相互的毀滅。

(1)    建立「非零」的政治系統,政黨、派系得以共生合作

(2)    共生不是放棄立場,更不是失去主體性,但容許差異性的存在

(3)    共生是學習權力共享的文化

(4)    共生是重建社會整體的信賴 

 

6. 共生對台灣的重要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1)   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的社會,在原住民諸民族之後,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閩南和客家等移民,1949年之後更歷經極大規模的中國大陸人口移入,近年來外籍新娘的移入,造成人口結構的更加複雜與多樣化。

(2)    共生也是台灣人對世界人類所能夠做的最大貢獻,人類的文明進化,就是從鬥爭走向合作共生的過程。如果我們能夠化解族群黨派的矛盾,建立共生政治的典範,不僅讓台灣加入世界的進步潮流,更能對中國的十三億人民產生真正的感召作用。如果台灣能夠克服萬難,實現共生合作的民主政治,讓台灣的民主不僅僅是世界政治的典範,甚至是世界民主的最佳實例,那麼台灣民主必定能夠對中國人民產生巨大的感召。

(3)    台灣曾經創造快速繁榮的經濟奇蹟,也締造了民主化的政治奇蹟,如果能夠讓共生理想在這塊土地上實現,那將是台灣人為全人類所帶來的文化奇蹟。

(4)    共生是終極價值,也是贏的策略。台灣除了共生,沒有其他的路可走,甚至整個人類文明,也必須走這一條路。台灣人民與世界人類的選擇在於:我們可以在鬥爭與傷害,甚至面臨滅絕的危機之後,才來體認共生的必要;我們也可以用智慧來化解危機,提早主動走上共生的道路。

 

看好台灣,與人民站在一起,謝長廷有信心,也希望更多人站出來,一齊加入台灣長工的

行列,讓台灣繼續朝正常、偉大、美麗的國家前進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珊 Hsieh 的頭像
    珊 Hsieh

    珊 Hsieh的部落格

    珊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